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
发布时间 / 2025-05-12 / 38
为提升四川省脐带血采集技术、临床应用水平及学术研究能力,促进该领域高质量发展以造福更多患者,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于2025年5月9日下午在成都新希望皇冠假日酒店顺利召开。会议产生1位主任委员、4位副主任委员、10位常委及36位委员,共计51人。
专委会聚力协作启新程
2021年,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设立“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2025年,依据《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章程》《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对专委会进行换届。
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雅惠表示,专委会为我省脐带血行业搭建起采集、储存、检测、应用相关学术、技术交流平台,加强脐带血所涉及的产科、血液内科、康复科等多科室联动合作,推动我省脐带血采集、储存、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持续进步,促进脐带血相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专委会通过提高脐带血采集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参与脐带血相关学术、技术、信息、科普等各类期刊、读物、音像制品的制作,不断提高我省产科医护人员脐带血采集水平以及社会大众对脐带血相关知识水平和认知度。
同时,专委会将组织开展脐带血相关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等活动,密切相关学科间和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保障脐带血的采集、储存质量和应用的有效性,推动脐带血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脐带血临床多维度突破
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本届专委会主任委员朱易萍教授介绍,脐带血是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这种特殊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适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非恶性血液病;嗜血细胞综合征。此外,该技术也可用于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革新,脐带血作为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辅助治疗手段已形成广泛共识,同时脐带血微移植技术正被更多医疗机构采纳,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老年群体中高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同时,脐带血的前沿研究已远超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
在再生医学领域,脐带血也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脑性瘫痪(CP)等疾病治疗的前沿研究,这些创新性临床研究成为脐带血应用新的亮点。
在药物开发方面,脐带血中的T细胞已成为新型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目前基于脐带血的CAR-T细胞疗法及调节性T细胞(Treg)药物等创新治疗手段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朱易萍教授表示,脐带血是重要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其移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展现了优秀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易获得、快速归巢、低免疫原性以及配型要求低等独特优势。脐带血移植后,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均较低,而产生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强,有利于患者治疗。此外,脐带血在经过了严格的采集、筛选、检测流程后,使用安全性高。
朱易萍说,二十多年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小儿血液肿瘤科利用四川脐血库提供的脐带血,成功完成了省内首例同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目前该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佳。此后,科室逐步开展了针对白血病、粘多糖贮积症、免疫缺陷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疾病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近年来,科室在利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婴幼儿难治性、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四川脐带血发放创新高
为合理利用我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资源,促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高新技术的发展,确保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卫生部于1999年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和四川批准设立了7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我省合法的脐带血库,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累计发放1694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用于1666位患者的治疗。
来源:锦观新闻
链接:https://jgprod.cdrb.com.cn/jg_app_h5_client/article/detail?id=15210501&newsType=1